我要啦免费统计 导演培训|摄影师培训|导演培训班|编剧培训|摄像培训|后期制作培训|表演培训-中传英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服务商登录

报名咨询热线

010-65727776
首页 - 专业课程 - 导演

三镜头法则

发布时间:2020-02-09 15:21:55     浏览次数:次     发布者:本站

 “三镜头法则”是好莱坞电影剪辑的万能法宝之一。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直到现在,虽然影视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但故事讲述过程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剪辑,并没有脱离三镜头法则。三镜头法则是好莱坞电影剪辑的成规,也是封闭空间中保持镜头连贯性的基本规律。具体操作是,先用一个客观镜头把空间关系交代清楚,我们称之为镜头1,镜头1作为交代镜头。然后切一个人物A的客观镜头,称之为正打镜头2。再切一个人物A的主观镜头,从A的视点看人物B,就是人物B反打镜头,称之为镜头3。什么是正打镜头和反打镜头,随后还有详细的介绍。三镜头法则中镜头2和镜头3都是镜头1中的一部分,而且镜头2和镜头3中都有彼此的一部分,所以好莱坞三镜头法则是时空的统一,追求的是电影在封闭空间中观念的连贯性。

 三镜头法则常用场景就是双人对话时的正反打镜头。“正反打”是一种在拍摄现场调度组合镜头的规律性准则,百分之九十的情况是运用在双人对话场面中。当然多人对话的场面,依然可以在拍摄时通过镜头切割空间,形成双人对话场面。比如利用两个人物说话时的对视,形成空间关系轴线,让不在轴线上的人物处于镜头焦点之外,处于景深中的人物形象就会被镜头虚化。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能把空间中的其他人物忽略掉,成为两人对话镜头的前景或背景,经过这样的切割,多人镜头就变成两个人的正反打镜头,如图1。  


图1 多人对话的镜头切分


 正反打镜头包括正打镜头和反打镜头两部分。正打镜头是指被摄的一个人物正在对某人进行谈话或者正在对某种事物做出表情反应。反打镜头是指切入谈话的对方或者切入引起正打镜头中人物反应的人或事物。反打镜头又分内反打和外反打。内反打是不拍到另一个人,即主观镜头。外反打是另一个人也要拍到一点,通常处理成“越肩”镜头。

 在拍摄时,正反打的特征是A和B两人对视,或站或坐。摄影机一般固定为三个机位,A身后对B的正面半身或特写,B身后对A的正面半身或特写,以及A和B一侧的小全景。通常是以A和B的小全景开始,交代清楚位置关系之后,接A的正打镜头。然后以A的视角出发,接B的反打镜头。反打镜头通常取景为越肩,即越过背向摄影机A的肩膀,拍摄说话B的正面。然后是B的正打镜头,再接从B的视角出发,拍A的反打镜头。如此反复,直至A和B的对话结束。还可以根据剧本对话的侧重,插入几个不带肩膀背影的特写镜头,作为正反打组合的补充。正反打还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变种,比如在汽车内拍摄的对话场景,两人并排坐,但摄影机机位基本都是越过一个人的身位拍摄另一个人说话时的半身或者脸,也形成了一个正反打的既成事实,如此等等。

 正打镜头接反打镜头是一种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故事内容的手段,常常用在故事片中人物的对话。从旁观者的视线角度考虑拍摄,使画面的空间结构符合旁观者的视线透视关系。画面中两个人面对面时,对人物镜头进行互相切换,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旁观)人的视点看着说话人,并不断地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此时的空间已经被剪辑切割,但仍然能给人以连续活动的错觉。

 在对话时根据需要加入半主观的反应镜头,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二人争执得不可开交,此时切换成半主观镜头,则体现出旁观者的忧虑,比正反打还有韵味。旁观者超脱于对话双方立场,做出的表情和反应能表达更多的潜台词,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的表情变化如此丰富,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半主观镜头还能引导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做出类似的心理反应。别忘了观众也是旁观者,画面里的旁观者和画面外旁观者的心理感受其实是差不多的。

 电影《让子弹飞》的前半部分有一场“鸿门宴”的戏十分精彩。仅仅是三个人的对话,就持续了十多分钟。在一部电影里保留这么长的一段对话实属罕见,但整部电影精华之处恰恰就在这里。如果不是正反打镜头几乎贯穿始终,加上耐人寻味的反应镜头来调剂,仅有对白必然会是索然无味的。“鸿门宴”里就是三个人物——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姜文饰演的假县长和葛优饰演的假师爷之间的对话,其他人的出现都是为了制造气氛,配角基本没有对白。

 如图2,开场就用一个交代镜头介绍空间关系,后面的对话都没有离开这个空间,所以并不是每段对话前都有交代镜头。对话是两个人的,都是在圆桌上进行的,摄像机就围绕圆桌转着拍摄。先拍说话者的正打镜头,然后顺着说话者的视线方向拍对方的反打镜头,再穿插一些第三个人的反应镜头,通过第三个人的表情呈现对话双方未言明的潜台词,如此循环,屡试不爽。


交代镜头


正打镜头


反打镜头


反应镜头

图2 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三镜头法则”


      正反打镜头剪辑时,一般方法是谁说话镜头给谁,发话者说完立刻切换到受话者的主观镜头,看受话者的反应。稍微停顿一下,给受话者一个情绪消化的时间,然后如果受话者开口应答,则继续主观镜头展示受话者的应答。应答结束再把主观视点交给受话者,应答者变成发话者,继续说话。但这并不绝对,有时谁说话镜头偏不给谁,更是别有韵味。这种剪辑关系刚好反过来,谁说话镜头不给谁,目的是要刻画受话者聆听时的反应。比如拍受训者凄惨的可怜巴巴的镜头,就比只拍说话者训斥的镜头更有意思。多数情况下是两种剪辑手法混合使用,关键是看当时谁的主观镜头能够体现和表达得更好更有趣,而不只是教条地理解“谁说话镜头给谁”或者“谁说话镜头不给谁”。


【联系我们】


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及获取免费教学资料


咨询微信号:zcyc65727776

投稿邮箱:zcyc@cnmhr.com

商务合作:010-65727776

     

【 返回 】

咨询电话

010-65727776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