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啦免费统计 导演培训|摄影师培训|导演培训班|编剧培训|摄像培训|后期制作培训|表演培训-中传英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服务商登录

报名咨询热线

010-65727776
首页 - 专业课程 - 编剧技巧

编剧基本功:影视场景创造的能力(一)

发布时间:2020-06-21 19:59:47     浏览次数:次     发布者:本站

场景是影视故事的基础单元。行业内绝大多数人,会把剧本自然段落当作场景来理解,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观念。也是很多影视故事设计层面“难以言说”的瓶颈和弱势。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作品把普通观众拒之门外,都希望追求精英、普通人兼容的最大化的影视故事传播靶向目标。但对场景的认识和理解,却往往会成为阻挡观众兴趣的基本技术难题。


所有烂故事的一致特点,就是场景边界不清、功能不明、主要人物命运变化的主动性、选择性因果弱化、讲故事效率降低,场景诉求混乱,推进节奏奇慢。


万事有原因,千万不能急。


中国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不是主流品种,技术性历史传承比较弱;加上世事变迁,真正大规模市场化实践时间比较短;艺术教育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产业形不成给力的支撑。相比之下,美日韩的编剧总体上说,对于场景在影视故事中制造戏剧张力的认识和理解,普遍比中国编剧要强。目前中国编剧就总体水平比美日韩的编剧要低一个档次。


不说美国的编剧,单说韩国编剧。韩国电影和电视剧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编剧设计水平的提高作为基础的。韩国电影佳作数量大,电视剧打进国际市场,很多美国人都成了韩剧谜。在我看来,基础还是在于场景正确认识和场景设计能力。


本文以议论中国影视佳作为切入点,细数编剧能力,可能不入主流,但相信有启发意义。比如,在我眼中,编剧定价高、位置靠前,未必一定会和中国好编剧的概念等量齐观。


讨论涉及的知识点


场景是影视故事基础的戏剧表达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推进功能作用的戏剧性事件。


场景和剧本段落不同;与拍摄场地的变更不同。


一部成功的电影,需要40——60个场景环环相扣,组成较大的戏剧段落,完成故事讲述。而标准长度的电视剧,每集需要15个以上的场景来有效推动故事发展。


场景设计的秘诀,是以戏剧对抗的模式塑造人物,让人物性格在对抗过程中形成因果,推送故事主题思想和戏剧高潮。


场景设计的最大忌讳就是作家、编剧喧宾夺主,代替主人公和人物强行进行故事叙述,造成场景形态难以辨识,戏剧性压力减弱和分散,观众兴趣无法维持。


以上是必要的理论认识。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不讲理论,讲大白话。


1、 场景因果、密度、节奏、层次


影视故事自始至终需要围绕主人公命运的因果关系。一个故事离开了因果无法进行讲述。因果的形成和主人公想要干什么或不想要什么(欲望动机)有关,然后主人公会发现现实世界是和他的动机顶牛的,他必须着手解决问题。


故事从因果开始,靠因果形成主人公行动线链条,因为因果引发新的变化,因为变化形成新的问题和新的因果,如此直至故事高潮。


举例《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问题是灵感没了,他需要灵感。这时候一个女孩出现在剧院的舞台上,莎士比亚心里“叮”的一声,智慧的灯被点亮了。但他的出现惊动了女孩,女孩抽身隐去,莎士比亚紧随不舍。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场景的平均长度是2.5分钟。依据是摄影机(摄像机)在这个时间长度内会吸干净可拍摄到的一切元素。超时而没有密集的冲突形态支持,观众很快就会厌烦。


所以,一部120分钟的电影,需要40——60个精彩的有推动力的场景。而我见到的成功电影,以40——45个场景代表编剧具有超强的戏剧能力。每个场景长度依据戏剧张力需要而定,一般成功电影都会有重场戏、节点戏和复杂喜剧效果、动作效果的戏。最长的精彩场景,8——10分钟也会见到,前提是足够精彩。那么几十秒的短场景和混剪效果的戏,也很常见。非动作片的电影故事,一般不能低于40个场景;精彩的够级别的动作片,场景数也不宜少于30个。电视剧每集需要的场景数已经说过了。


场景的密度决定故事的推进速度。影视故事是线性艺术,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宝贵,都不能没有目的性地予以浪费。平均场景超时的故事,密度必然会降低,平均超过五分钟一个场景的故事,就好像“老牛拉破车”,令观众无法忍受。我们的家庭剧,每集注水量大得惊人,车轱辘话、扯淡情节比比皆是,越做越没出路。每集5——7个场景的情况是常见情况,所以不好看。网剧《盗墓笔记》第一集一出,观众哗然。虽然整集都是追逐动作,但整集看下来,观众发现只有5场戏,还是奔跑着的“老牛破车”!


场景象一间房子,里面不能空。必须一层层设计可表演级别的精彩戏剧冲突。几个系列的冲突设计,让场景获得了横截面切入点的飒爽,也能收获向下一场戏转化的钩子。空房间意思就是场景内冲突稀释,只能用招牌式的状态、情绪或者没有戏剧意义的生活常态、车轱辘话来填充。所有文艺片,大都是因为房间空,挡住了观众兴趣。


所以结论有了:最小的戏剧冲突单位是单个戏剧动作,戏是顶着写出来的,不是老太太喝稀粥顺溜出来的;场景内要有几个冲突系列(冲突束),丰富张力,制造有递进关系的微小变化;场景是基础戏剧单元;场景之上是场景序列,2——5场戏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冲突方向和趣味;幕结构其实就是几个场景序列组成的段落变化,要让观众明确感受围绕主人公命运的价值变化;3幕或4幕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情况非常常见。


2、 打主人公命运能力


成功的影视故事,主人公是核心,是重中之重。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影视故事吸引观众兴趣的认识,最有价值的三个字叫做“同一性”,是已故的南加州大戏剧电影学教授霍华德劳逊发明的词。


所谓同一性,就是说故事要有一股从头到尾抓住观众的“劲儿”,一口气不能断,始终钓住观众兴趣。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会允许以精彩场景方式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对人物进行铺垫,引发观众对这个卓尔不群的人物身上“会发生什么”的浓厚兴趣,充满预期。然后,你就可以通过一个刺破点(激励事件)设计来打开推进过程,这个起点对于主人公来说,直接具有(对观众直给的方式)两难选择的味道最好,实在不行暗含(用后面的情节发展证明)两难也可以。


举例《老炮儿》,铺垫戏精彩。“教训小偷”、“教孩子叫人”、“帮哥们摆平城管刁难”、“找话匣子调情”“救闷三”几场戏让冯小刚立起来了。然后儿子遇到事,需要他这个“过气英雄”来解决问题,起点来了。起点里两难特征是分明的:儿子的事必须管;时代变了没能力管。冯小刚的选择是:管!故事在主人公的两难中精彩开场。


故事开始了,一口气就要挺到底,不能中途变卦,不能找人代理、代劳,必须是主人公自己来解决问题。于是我们除了看到场景内一层层有效戏剧冲突都打在点子上,还会看到以递进变化为标志的场景序列分明清晰,阶段性的价值变化会在段落节点准时如约而至,也会看到这一口气在故事结尾处把物理和情感高潮都推上去了。


这样的故事,靠人物(人物一旦塑造成功,就会有生命力和自我逻辑)驱动,场景形态精彩,变化方向明确,因果昭然,“同一性”实现了举全剧之力一心打高潮、打情怀点,您说,它有可能不好看吗?


3、 打戏剧高潮和情感高潮能力


有的戏,场景技术没问题,场景关系也顺,段落结构也有,但就一条,高潮推不上去。或者,整个故事讲完,发现没有主题思想。


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独特前提,故事抽象到一句话,拎不出来。这是故事感觉问题,送一句话故事是关于人的“激变”的过程,有些素材天生不入戏,费尽心机,也可能达不到满意效果,反而会左右掣肘,改不出来。


另一个是,故事是好故事,但或结构有问题。例如《归来》,前两幕精彩,但关键的第三幕,直接进入高潮“等待戈多”,所以好像拳头抽不回来续不上力。或主人公被动,缺乏驱动力。例如,王宝强基本是看客,高潮动作都需要次要人物完成。或无效场景多,一口气时断时续。所以麦基老爷子会让你倒过来,从高潮处回溯,检查问题所在。


中国(华语)电影经典作品。以下是我比较熟悉的经典电影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以实证精神举一反三。


《红高粱》 1988 陈剑雨/朱伟/莫言


《红高粱》作为电影故事,是非常经典的。张艺谋名声鹊起,靠的就是这部《红高粱》。


“颠轿”、“遇匪”、“救美”三场戏之后,故事刺破点精彩出现,那场戏叫做“轿夫摸脚”。故事在那么早的市场化以前,就设计出精彩的爱情类型桥段,且包含了主人公两难感觉,实在是难能可贵。在“我奶奶”眼神激励下,轿夫敢于与拦路匪搏斗;“我爷爷”斗胆捏了已经许配给别人的新媳妇的脚。这一捏一抽,包含了两个关键戏剧冲突单个动作,人物心思跃然纸上。


剧作采用了经典的三幕结构,而且是悲剧式的三幕结构,不是一般性的大团圆结局。在那么早的年代,编剧就会把爱情类型路数和英雄大情节电影要素进行混合,理念相当先进。第一幕打在爱情失败;第二幕以爱情完满收官做结,接下来马上日本人就来高粱地杀人,英雄复仇开始了。戏剧高潮大气凛然,荡气回肠!


不仅如此,结构严谨的好故事,标志性的东西就是象征主义升华,巨大婚床的野合,随风飘动的高粱魂魄,义无反顾的高潮动作,都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所以,不要担心普通观众看不懂你的高大上,其实他们一直是懂的,甚至比你更懂。


《霸王别姬》 1993 编剧:李碧华/芦苇


张国荣绝唱般的表演,受益于剧作的质量。明星会生于戏,火于戏,败于戏。这是简单的故事领域“先有鸡”的问题。


看似平常的柔弱男孩被妓女母亲送进戏班的情节,容易让我们忽略这部戏的经典之处。


由于似女孩,所以学习了旦角;由于柔弱被欺负,师哥的保护就在这个病态男孩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是标准的悲剧开端。


很多评论家,只看到了故事背景里的时代,却看不到这部戏成功的结构力量。所有时代变迁对主人公的影响,都打在独特故事前提的“戏眼”上,爱上了师哥,爱上了京剧,又复如何?!最终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暗物质黑洞宿命的牵引。戏里戏外,浑然一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悲剧主人公亦真亦幻拔剑自刎,我们挑剔的内心早已被征服!


以人性见证时代,是这部戏强烈悲剧力量的所在。


《大腕》 2001 编剧:石康/冯小刚/李晓明


从2012年算起,之前的中国电影十年,属于冯小刚。而我固执地认为,冯小刚作为一个愤世嫉俗的喜剧创作者,最成功的黑色幽默电影,就是《大腕》。


主人公尤优,和《老炮儿》里的六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看不见的那个姜文,属于同一类人。他们都是北京的爷。


大导演泰勒在北京拍电影,没灵感拍不下去了。失业摄影师尤优带着泰勒散心,透着懂得多、局气,吹了关于中国人办“喜丧”的事情。无巧不成书,泰勒被诊断为癌症,死了,之前他执意要尤优给自己办个“喜丧”。


尤优哪有哪个本事呀?这就是喜剧人物的核心性格问题“不自知”,尤优必须给导演风风光光的办。于是路易王等一系列混子搀和进来,复杂荒诞喜剧的班底搭起来了。现在说,一部电影要有几句精彩台词,看大腕,何止几句,满世界都是!密集的喜剧包袱,恰巧把当时全民经商,“过度商品包装症候”阶段性社会背景带出来,极具冲击力。整个戏剧推进和喜剧张力,被诱发到了极致。


在第二幕尤优受骗山穷水尽的时候,泰勒却爆出被误诊,突然复活了!这在戏剧性上叫做拍案惊奇。于是,尤优、路易王被当作精神病送进了精神病院。整个的戏剧反转,虽然有露西的奔走帮忙,但喜剧高潮,还是靠尤优机智的临场发挥,为自己解除了困境。


在结局部分,不仅泰勒受到启发,拍出满意的电影,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 返回 】

咨询电话

010-65727776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