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啦免费统计 导演培训|摄影师培训|导演培训班|编剧培训|摄像培训|后期制作培训|表演培训-中传英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服务商登录

报名咨询热线

010-65727776
首页 - 专业课程 - 编剧技巧

如何为剧本添加佐料,使你的剧本更有戏?(二)

发布时间:2021-01-25 15:25:44     浏览次数:次     发布者:本站
常态与非常态
关于戏剧性,我们还有另外的表述方式,是什么呢?

 我曾经说过,观众在看戏的时候,其实看的是从生活的常态突然变成非常态,然后经过一个过程以后又返回到常态,这是第二种表述方式。
 生活当中的常态,因为很规律,很平常,让我们熟视无睹,没有惊奇,所以常常是平淡的,是乏味的。但这并不是说常态化的生活本身没有审美价值,如果把常态写好,一样能有吸引力。
 比如一幅很美画,或者一幅摄影作品,它只是一个瞬间,一个生活的断面,所以不一定有故事,甚至画面上反映的很可能就是常态的生活,没有非常态,没有突变。但当我们打破常规,变换角度,改变色调,用一个很具有冲击力的构图,它照样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当然,绘画是一个瞬间,而电视剧和电影,则是一个线性的东西,是发生在时间轴上的事物,所以我们会更加强调非常态。一上来是常态,生活就是常态,突然有一个元素进来,使它砸碎了,打破了,变成一个非常态。那非常态运行运行,最后又归于一个常态,这个过程的完成,就是“有戏”。

三位一体

 第三种表述,是我在微博上学习到的。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罗锦鳞老师有一条微博,说的就是这个:戏剧性,就是事件、动作与冲突的三位一体。
 好的,我们先说说事件是什么?事件,在戏剧学院的课程当中,包括“中戏”、“上戏”的课程中,经常会不断提及。不管是导演系、文学系,还是表演系,都让同学们做大量的练习,就是让你去区分什么是“事件”?什么是“事实”?或者说“舞台事件”和“舞台事实”。
 有各种各样的排练和练习就是训练这个东西。事件和事实之间的区别就是一根头发丝儿这么大,你要是从事物的一个侧面,或者一个切面去看,事件和事实是没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在于:事件是一个有逻辑关系的过程,而事实是一些没有逻辑关联的生活碎片,是非逻辑的、相互孤立的。如何从零开始,写出来一个剧本?


 举一个例子,你去买一张报纸,看了;你朝前走,去上班;你举手打个车,上了车和司机国家大事;你下车后在办公楼前碰到一个熟人,打完招呼说再约吃饭;你进入电梯间踩了别人的脚说了声对不起;你出电梯,来到办公桌前冲咖啡喝……,这些就叫事实。
 因为它每一个分段的事情,它是没有逻辑联系的,没有因果的,随意性排列与组合。那么,什么是事件呢?比方说,你买一张报纸,你看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提醒你了,你桌上有一个文件,你必须要尽快的处理,如果不处理,就会损失二十万!于是你想打一辆出租车,却总打不到。好不容易上了车,又遇到堵车。
 你匆匆下车朝办公楼狂奔,跑到半路,突然有个熟人拉住你聊天,聊起来就没完,你急得要死,但是你还得应付因为他有可能是你下一个客户。最后你坐电梯,电梯又满,没办法,直接爬到二十层。终于跑到办公室,赶在最后时刻把那个邮件发了出去。哎,这就叫做事件!它有因果,有关联,这就叫事件。
 动作,也需要解释一下。很多同学,特别是新同学,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不知道什么叫做“动作”。这里所说的“动作”,也叫做“戏剧动作”。它不同于肢体动作、表情动作或语言动作,不是举手投足、做操、打太极拳,不是说台词,不是一颦一笑、眉飞色舞、挤眉弄眼,不是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那个“动作”,而是戏剧上所说的“动作”。
 “戏剧动作”,是指人物有动机和目的的行为和行动,是有可能使事物之间产生逻辑联系、引起连锁反应的行为。这个行为,也可以表现为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但这些动作必须有人物内在的动机和动力。

 我们经常听制片人说:你这个剧本写得不好,因为你的主要人物没有动作。我们看不到他的动作。为什么?因为人物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无意识的,都是没有目的的,都是不会引起连锁反应的。动作分为两种:一种叫做“主动性动作”,一种叫“被动性动作”。
 什么叫“主动性动作”呢?比方说,一个人物宣告:我明年一定要考上研究生!接下来他所做的一切,包括他搜集资料,网上查信息,请教别人,背单词……这些全都叫做主动性动作。因为他有一个目标。
 什么叫“被动性动作”?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我们做的都是例行的事,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但我们随时可能去完成一些临时的工作或应对某种变故。就是说,刚开始人物可能做的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事,甚至无所事事。突然某一个外来因素介入,打乱了人物的生活,使得他不得不行动起来,使得他不得不动。
 比方说:你准备上班,刚一走出门洞,“咣”!楼上砸下来一个花盆,把你的头给砸破了。怎么办?得上医院!流血了!打个出租车,到医院发现没带钱包,只好赶紧打电话。电话打通谁也来不了,血还在流……,这个就叫做被动性动作。如果你戏里的人物成天盲目地做琐碎的事,你就要注意了,就要反省了,这个剧本肯定没有戏了。
 第三个概念叫冲突,我们也叫做“戏剧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冲突。有的编剧新人在写戏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戏剧冲突,以为两个人打架,就是冲突。或者两个人吵架、争执,就叫冲突。其实不然,至少不准确。
 真正的戏剧冲突,那一定是逻辑的必然结果,也同时是另外一个逻辑的开始。戏剧冲突一定能够造成不断的连锁反应,改变人物的命运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推进剧情的进程。我们看电视剧觉得很纳闷,一堆人在吵架,很激动,大声喊叫,肢体动作,拉拉扯扯,但是你仔细一想,没什么事情,没有内在根源,没有为什么,就是为吵而吵,为闹而闹。这样的戏看起来很难受,很虚,很空,很没劲!会给人一种“一堆破事”的感觉。

 事件、动作、冲突的三位一体就是戏!怎么讲呢?当你写一个段落的时候,把这三个东西揉在一起,就是戏。而且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在一片常态当中,你突然扔进去一个石头,引起了一个戏剧事件。这个戏剧事件摆在人物面前,不同的人物性格,就会不同的反应。尤其对于主角,他一定会寻找对应,从而形成一个动作。事件激发了人物动作,不同的人物动作就产生差异和碰撞,产生了冲突。这就是“三位一体”。
出事了与要出事

 还有一种表述,有戏或没戏,要看“出事了”和“要出事”。当你写剧本的时候,想让人感觉到有戏,有吸引力,有两个很简单的方法:一个是“出事了”,一个是“要出事!”
 出事了!这种写法很常见,比如主人公接到一个电话:“你好!……什么?”这就叫出事了!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引爆点。走着走着,“哐!”一个车祸发生在你身边;一个人跑来,气喘吁吁:“陈老师!陈老师!出事了!”接下去,观众就被抓住了,然后到底是什么事啊?严重到什么程度啊?谁死了?谁病了?谁怎么了?怎么办呢?编剧干货||一说你就会的悬念设置手法
 观众就跟着这个人物,跟着这个动作,跟着这个戏就往下走了。最后有个结果,就是这个事的了结。一个因,导致了一个果;果呢,可能又形成了第二件事情的一个因,引出另一个事件,又出了一件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叫做出事了!
 还有一种叫“要出事”!戏一开始以后,就制造紧张氛围,制造悬念与不安,让观众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不管是视的,听的,充满诡异,神秘莫测。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观众预感到要出事。比如,一堆男人中间,突然出现一个美女,你都会觉得要出事。或者,一堆坏男人,一群罪犯,突然一个很纯洁,没有社会经验,还携带巨额资金的人走进来,这种对比,这样的氛围,一定充满危机感——可能要出事。

有戏或没戏是一种素养

 有戏还是没戏,既然关系到我们写剧本的成败,我们就得加以重视。不仅要懂得,还有在平时训练自己——要形成一种观念,一种习惯,一种血液里包含的下意识,遇到任何一种情况,生活中的,还是剧本中的,到底是有戏,还是没有戏,要立马进行判断和修正。
 你写剧本的时候,一个段落,一场戏,一个单元,到底是有戏还是没戏,你要敏感,要迅速发现。这种训练,有点类似我们刚开始学开车。刚开始,师傅在我身边老提醒我,现在要加油了,要换挡了,注意前方,开始左转,然后右转,慢点,快点,红灯……怎么怎么。离开师傅,还是老在想,现在加油,启动,手在什么位置?脚放在什么位置?离合器怎么放?
 这时,是大脑在指挥。随着训练,重复训练,甚至长期开车的实践,然后慢慢你就会觉得,技术已经变成身上的一种素养,一种感觉,一种反应和反射。那时候你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甚至你开了一路,到了终点,你都想不起是怎么开过来的。如果我们对有戏和没戏也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反射,那时,你写出来一部好作品就太必然了。




【联系我们】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微信二维码,欢迎大家多多推荐,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zhongchuanyingcai

投稿邮箱:zcyc@cnmhr.com

商务合作:010-65727776






【 返回 】

咨询电话

010-65727776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