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啦免费统计 导演培训|摄影师培训|导演培训班|编剧培训|摄像培训|后期制作培训|表演培训-中传英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服务商登录

报名咨询热线

010-65727776
首页 - 专业课程 - 编剧技巧

编剧创作中的“坑”与“墙”!(一)

发布时间:2021-02-09 21:00:25     浏览次数:次     发布者:本站




今天的课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样做成功编剧,而是告诉大家怎么少踩坑。


刚当编剧的时候,经常遇到两种人:一种人说我的经历比现在播的那些电视剧精彩多了,写出来收视一定爆,这种人一般中年妇女为多;第二种人是剧本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写。


剧组在创作会时,聊摄影、美术的时候发言不踊跃,因为不懂,但是聊剧本的时候提意见的特别多,因为都觉得自己懂。


这里面有个误区,是外行们把体验当成了呈现。你体验到了,跟你能呈现出来,彻底是两码事。在艺术创作中,主客观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你们看豆瓣、知乎大神聊片子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当他自己上手写的时候,根本不是怎么回事。


而职业编剧的饭碗就是呈现!


真正好的剧本只有动作和对白,我自己不太喜欢加旁白,当然也有加旁白加的很好的,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因为它就是用老黑人的视角在讲故事。


为什么编剧不好干?因为编剧每一次创作都像第一次,都会犯同样的错误,以前踩过的坑还会踩,最后你会发现答案不重要,问题才重要,什么是问题?就是这些坑。踩坑填坑的过程,就是你真正进入剧本的过程。


有时候编剧在咖啡馆呆坐一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但是第二天思如泉涌,但是如果你第一天不呆坐一天,第二天还是什么也写不出来,这个过程是省不掉的。


编剧的创作冲动往往来自于高概念和强情节,或者一个场景,甚至一句对白,但是写到后面,决定成败的因素是人物。比如写科幻,打动你的是类型,你决定要写一个太空冒险的故事。但是再往下,躲不开的是什么?是人物。


我们往往因为一个主题,一场高潮戏,就开始创作,但是紧接着你会经历一个过程,就是把你的注意力从概念迁移到人物上,这时候你会发现进入人物很难。比如《金陵十三钗》,讲13个妓女保护女学生,中间还牵扯进一个外国人,这个故事一听,不错,但接下来编剧的工作是:为什么是这个外国人?他的动机是什么?他遇到的阻碍是什么?为什么他遇到这些阻碍还要坚持做这件事?他的源动力究竟是什么?这是真正的考验。


我最近研究了一下网络电影,发现它是情节驱动,不是人物驱动,人物不那么重要,甚至说剧本都不重要。这并不奇怪,事实上任何新的形式刚出来,剧本都不重要,观众要看的是奇观,比如电影刚出现的时候是什么,是火车进站,园丁浇花等场景,没有剧本。现在网络电影有强烈的美国B级片的气息,观众要的是新鲜感,是电影院看不到的视觉刺激和强情节,等观众习惯这些了,剧本的作用就该凸显出来了。


在网络电影中,剧本是用来干嘛的?是用来提高上限的。


网络电影还有个特点:不依靠任何演员,这个我觉得特别好,网络电影制作费是院线电影的二分之一,演员费用只有院线电影的六分之一。


第一个坑:头15分钟


都说网络电影前6分钟很重要,那是因为(网络平台)前6分钟决定你要不要付费看完,其实作为一部电影,前15分钟,也就是第一幕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当编剧老是被要求改剧本,直到自己当了导演,心想这回可以不改剧本了,完全照剧本拍。没想到那部片子后期做了快一年,有4、5个月时间都在剪前15分钟,老是觉得不对,就自己反思,出了什么问题?后来我明白了,写剧本的时候还是没真正意识到前15分钟的重要性。强调一遍:前15分钟的重要性无法用语言形容!第一要立人物,第二要把定风格,第三明确故事线。这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开头。


前十五分钟要有灵魂三问:他是谁?他打哪儿来?他要干什么?打哪儿来就是要做人物关系,主人公最在乎什么?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他的目的什么?除此之外,尽量剔除多余信息。


一个强故事开头有几种方式:


一种是建立强悬念,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开头就是庭审,主人公究竟是不是凶手?让观众产生悬念。


第二是期待,往往和悬念结合起来,比如《国王的演讲》中口吃的国王要演讲,第一场戏就是在大体育场演说,但是主人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把人物放到一个极大的困境里,让观众建立了期待。


还有一种强视觉刺激,比如吕克贝松的《太空1号》开场第1个镜头就是男主人公被绑在椅子上,第18秒,他挨揍,脸都变形了。网络电影《奇门遁甲》的第一场戏也很好看,视觉上很刺激。


确立人物有一个笨办法,写人物小传,自己问自己100个问题,比如主人公的名字、童年、最喜欢的人、最讨厌的人、最大的童年阴影……这些都会帮助你理解这个人物。


我曾经写过一个人物,一开始用编剧法、用经验先写好一版,见了原型,和他聊了一天,然后全部推翻了,重新写。这时候你就发现真实的力量无可替代,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假的写成真的。


自己刚入行的时候,写情景喜剧,喜欢正戏之前先写几个包袱,靠几个笑点找自信,晚上到了现场要演出,一看剧本长了,没时间改,导演就把第一页直接撕掉了,从第二页开始,完全不影响。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刺激:剧本中不要有废话,一句都不要。一开始就要给观众人物最核心的信息。


写东西就是这样,改变一个习惯很难,那是改笔路子,但那也得改。从坑里跳出来的过程,就是走出舒适区的过程。


事实上所有人物驱动的剧本都难写。也有不靠人物驱动的伟大作品,比如《三体》。但那是小说,变成影视剧,没有人物很难推,所以我很期待三体网剧,看看如何重构人物。

第二个坑:原始推动力


自己曾经写过一个春晚小品,审查很顺利,彩排5次也特顺利,我就是觉得哪儿不对劲,到了年三十直播的时候,我站在上场口看,突然就发现问题了,就是故事原始推动力的问题,这个小品写3个年轻人扰民,一个老太太上来轰他们,但是老太太上来并没有轰,而是几个人在逗贫,台词很精彩,但故事不推动。故事的驱动力是什么?老太太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没有轰?不轰,剧情就没有张力,就变成语言盛宴。结果那整个春节我都没过好,一直反思为什么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创作要抓住每个人的欲望和恐惧,什么题材最吸引观众?暴富神话。因为这个刺激不是心理上、情感上,而是生物学上的,它让人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这是一个生物学家说的。


此外,影视剧应该给观众黑暗现实中的温暖。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假的,但是问题必须是真的。


芦苇老师说过,每场戏必须把人物放在困境里,让人物克服它,不管大小。


人最本质的欲望有四种,根源都来自对“失去”的恐惧,比起“想得到”,我们更害怕“已失去”。归纳起来,影视作品中最根本性的原始推动力就是这四种。


1、爱:来源于繁殖的欲望,造物没有给人永生的机能,代替永生的是人类的繁殖本能,这种本能升华成精神资源,就是爱。

2、死:求生欲,不解释。

3、 复仇:负面情绪的释放。

4、未完成心愿的魔咒:近似于梦想,如《港囧》的主题。


这四种最本质的欲望都是和恐惧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害怕失去。


注意一点:“可爱”永远不是评判人物的标准,如果有责编或者策划指责你“人物不可爱的”时候,可以把剧本摔他脸上,告诉他真正评判的标准是真实而不是可爱,不要美化人物,要和他的恐惧呼应起来,关注人的迷茫和脆弱,再提出解决方案。


最近又看《六人行》,主要是看弹幕,看观众吵架,在弹幕上讨论三观。我真心觉得看喜剧也需要门槛,有人说喜剧难道不需要三观吗?喜剧还真不需要三观,喜剧本身是对人性弱点的嘲弄和原谅。上中戏时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在生活中,我们要按道德原则生活,而在创作中,要让人物按照情感原则生活。如果创作中按照道德原则生活,就是写公益广告了。


中国观众有个特点,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三观是最正的,哪怕生活中再鸡鸣狗盗、男渣女婊,一坐到屏幕前面,马上化身卫道士。这是因为大部分中国没有宗教信仰,潜意识里把电视当成宗教,要从电视里学习伦理道德观,结果就把人物谁对谁错变成谁好谁坏,把是非判断变成道德判断,这是不对的。《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充满了让我们产生共鸣的自私、恐惧、迷茫、欲望,你批判他?你批判得着吗?


关于人物关系:人物关系极其重要,特别是对中国人极其重要。这是我们的文化,中国人如果脱离人际关系,就没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火星救援》,一个宇航员孤身被遗忘在火星上,全片完全没有写他的家庭,他父母是否健在,他的感情生活,完全没提,放在咱们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建议:编剧在写不出戏的时候,就画一下人物关系图,从人物关系里找戏,一般来说一部电影会有7个左右的主要人物,在这里面挖掘人物关系,贼不走空,一挖就有。



【联系我们】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微信二维码,欢迎大家多多推荐,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zhongchuanyingcai

投稿邮箱:zcyc@cnmhr.com

商务合作:010-65727776





【 返回 】

咨询电话

010-65727776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