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啦免费统计 导演培训|摄影师培训|导演培训班|编剧培训|摄像培训|后期制作培训|表演培训-中传英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服务商登录

报名咨询热线

010-65727776
首页 - 专业课程 - 编剧技巧

创作电影剧本的六条浅显经验

发布时间:2015-10-19 11:25:34     浏览次数:次     发布者:本站


  1、选材


  要做好一个编剧,首先要学会选材,创作出一部优秀的电影,选材是极其重要的。编剧在选材方面一般容易犯两个失误:

  其一是跟风,见什么题材最近比较火,便跟着创作什么题材的电影,不管自己是否擅长此类题材,硬着头皮去编写,最终往往是等他的本子写好了,这阵风也就过去了。

  其二是贪大,总觉得自己可以写出一部足以轰动世界的电影,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能够创作出一部经典名剧来,尤其是一些刚入行甚至还没有入道的新手,他们的自视很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天下只有他聪明,因为他看到了别人都没有看到的“大”题材,足可以创作出一部“大”剧。

  这两类选材方式,都容易让一个编剧走入死胡同,而且以这样的态度创作出来的剧本,如果说跟风在某种情况下或许还可以赶上一班末班车的话,那么贪大往往只能是让自己栽一个大大的跟头。所以常常看到的那些所谓的“世界一流剧本”、“经典大剧”之类的,估计都只是自我欣赏而已。一个编剧可以适当宣传自己,但是不能太夸张。

  正确的选材方式,一是要选自己熟悉的故事,创作来源于生活,只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才有可能很好地把握,在熟悉的基础上创作的故事(剧本)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选自己了解的生活,因为你对某种生活形态不了解,凭想当然去创作,最终只能不伦不类,做无用功。



  2、立意


  电影剧本的创作,立意非常重要。可是有些编剧尤其是新手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这应该说也是编剧们的“中国特色”,就是在创作一部电影剧本之前,总是首先设想自己的这部电影应该体现什么思想,表现什么意义,给观众什么教育或启迪等等,甚至臆想自己的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人们的思维乃至生活习惯,这样的立意不可谓不高,但是恕我直言,这纯粹是一种好高骛远的梦想。

  电影不能没有立意,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总是把一部电影的立意搞得高不可攀,妄想以一部电影就能达到“载道”的功效,是非常可笑的。电影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娱乐大众,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从中获得娱乐享受,无论这种享受是欢笑还是流泪,都仅仅是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获得一些情绪的释放,从而对你的电影表示认同。其次,电影不能承担说教的功能,它是在讲述一个精彩故事的时候,通过人物与故事的行为对观众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观众在经受情绪感染之后能够回味其中的韵味。

  你的立意再高,如果不能通过故事与人物表现出来,观众也不会因此而“受益”,所有优秀的电影都只是告诉人们,它们是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者是一个什么人的故事,而从没有人告诉你是在讲一个什么道理,什么思想,因而,在电影创作前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讲一个积极的故事,一个好故事,一个足以吸引大众的故事,而不是一个什么思想。




  3、避免主观臆测


  电影创作最忌讳的是编剧在创作的时候以主观臆测作为事实进行讲述,当你把某件事件以自己“认为”的形式进行讲述的时候,事实上已经陷入小我而不能自拔了,而这个小我,往往会让你钻进牛角尖中,自以为是,在别人看来却非常可笑。

  我接触过一些编剧,有一个编剧自己还没有结婚,并没有经历过婚姻生活,偏偏要去写一部关于婚姻的电影,因而剧中要么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要么就是凭空想象的“故事”,这样创作出来的剧本,最终只能成为一堆废字。还有一位编剧,信誓旦旦要写一部足以震动天下的历史大剧,可是对自己选择的历史人物以及当时的历史事件并不太了解,自认是查阅了相当数量的历史资料,从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秘密”,于是便凭着自己的想象要用一部电影来“引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探讨”,对这样的编剧,我只能对他说:“我无语。”

  比如有一位编剧新手,受《赤壁》的影响,便期望从三国中发现什么新大陆,于是便自以为是地选择其中的几个重要人物,进行主观臆测性地再创造,无中生有地将这些人物强行捏到一起,自以为是发现了一个前人从未发现的天大的历史隐密,而且强调自己是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然后得出的“结论”,却不知对于这些人物,早有前人对他们进行了考证,而且在一些文献中也给予了非常详细的分析与讲述,而这位编剧并不知道,他只是以自己的臆想来推测,并且认为自己的推测“非常”有道理,“非常”独特,足可以引起人们对三国进行重新考评。但是这样的主观臆测的结果,只能是他自己在那里自我欣赏而已。

  所以说臆测型的创作方式,是编剧之大忌,尤其是在创作严肃的历史剧的时候,这种臆测只能是劳而无功。如果你是戏说历史,是大话历史,或者是无厘头,那就是另一种艺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原因就在于此。




  4、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


  编剧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太主观,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一味地自得其乐,而以这样的态度创作出来的电影,要想获得认可是很难的。许多编剧常常非常自信地说自己的剧本如何如何的好,甚至是一流剧本,可是却没有导演和制片人认可,更不用说接受了,于是他们总是觉得很委屈,甚至有怀才不遇之叹。

  可是事实上,这样的编剧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哪儿。简单地说,任何一个编剧,他所创作的剧本的目的都是希望获得制片人、导演的青睐,最终拍摄完成并面向观众,因而一部电影的最终“买家”是观众,导演、制片人在选择剧本的时候,他们所考虑的也正是观众是否能够接受,是否能够喜欢,用一句业内的话就是:是否有市场。

  试想一下,编剧在创作的时候完全处于自我状态,这样创作出来的剧本,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吗?观众是以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电影的,所以没有人会以编剧的喜好为喜好,虽然一些电影强势的宣传会让观众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好奇或受到诱惑而去观看,但是如果是太自我化而得不到大众认同的电影,观众即使看了也会骂娘。

  因此说,一个优秀的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应把自己放在一个观众的位置上,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故事和人物是否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身为编剧应该记住的一点就是,你是在为观众而创作,并不是在为导演或制片人创作。可惜的是现在的编剧,尤其是新入行的编剧新手们,总是把这一关系搞错,认为自己的创作只要有制片人或导演看中就可以出头了,可是却并没有想到制片人、导演也是在“讨好”观众,观众喜欢的才是他们喜欢的,因而不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的编剧,很难成为一名好编剧,更不用说优秀的编剧了。


  5、语言


  谈到语言,进行剧本创作的编剧都应该知道,剧本的语言应该是由人物的行为语言和画面的镜头语言来表现的,中国编剧一直被一个错误的理论所误导,那就是所谓的“电影文学剧本”,因而有相当一部分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常常是文学语言充斥其中,更有甚者连小说语言与影视语言都分不清,便动手创作起影视剧本来。

  电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的故事,电影剧本跟小说不一样,小说讲究文采,文字是小说的表达工具,同时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写剧本对文字要求不高,但它是有规则的,这种规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比如,电影剧本要描述的都是行为动作,而且处于现在进行时态,回忆闪回部份也是。还有就是要有电影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外,剧本中所描写的人物的一切都是用行为语言表述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是一声叹息,都必须很直观地传递给观众,从而让观众从人物的行为中获得信息。比如剧中人物“走出门”与“跑出门”,就是两种不同的行为,通过“走”与“跑”的画面传递给观众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物信息。


  6、注意3分钟人物和10分钟故事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作为编剧,必须在开头3分钟之内,让观众熟悉你的故事主人翁是谁、是干什么的、想要干什么,如果在3分钟之内不能让观众明白这一点,那么观众会失去对影片的兴趣。随后,就是在10分钟之内,让观众明白你在讲一个什么故事,并且让观众开始探求你将如何讲这个故事,也就是说你这个故事将如何收场,这样他们就会被牢牢吸引住,否则他们的兴趣同样会消减或完全失去。

  比如电影《一夜风流》,在影片的前3分钟,通过守卫、管事、水手、侍者、船长以及安德鲁斯等的一连串对话与表现,让观众对埃莉的出现有了一种期待,因而在3分钟的时候,当桀骜不驯、叛逆的埃莉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观众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于是接下来观众的情趣就跟着埃莉,被她吸引着,跟着她一起逃跑,而且牵挂着她。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埃莉与彼得相遇,在10分钟左右,观众已经明白,这两人个人已经分不开了,而且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他们最终应该成为一对情侣。但是他们俩的故事究竟要如何发展下去?这是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观众已经无法摆脱这部影片了。

  3分钟人物和10分钟故事虽然并不是绝对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10分钟之内观众对你的故事还不知所云,那你的创作肯定是失败的。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原因,只能简单粗略地说这几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仅有这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编剧们长期的自我修炼,博采众长。以上纯属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欢迎讨论。

  来源:编剧圈


【联系我们】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欢迎大家多多推荐,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zhongchuanyingcai

投稿邮箱: zcyc@cnmhr.com

商务合作:010-65727776





【 返回 】

咨询电话

010-65727776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